学术前沿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前沿

刘联教授团队发现胃癌腹膜转移新机制

时间:2025-05-19 11:19:59   浏览量:

【本站讯】近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肿瘤内科刘联教授团队在胃癌腹膜转移机制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其研究论文“N6-methyladenosine-regulated exosome biogenesis orchestrates an immunosuppressive pre-metastatic niche in gastric cancer peritoneal metastasis” 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Cancer Communications(中科院一区TOP期刊,IF=20.1)。该研究首次揭示了RNAN6-甲基腺苷修饰通过调控外泌体生物合成,协同塑造胃癌腹膜转移免疫抑制性前转移生态位的分子机制。刘联教授为通讯作者,肿瘤内科李松副教授、王爽主治医师、博士研究生周建远、硕士研究生杨倩为共同第一作者,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为第一和通讯作者单位。

胃癌腹膜转移是胃癌患者最常见的转移类型之一,预后极差,临床上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针对这一难题,刘联教授团队通过临床样本分析和免疫健全小鼠模型研究发现,胃癌细胞中N6-甲基腺苷修饰酶METTL3的高表达可通过甲基化RAB27A mRNA的A502位点,促进外泌体的生成。这些外泌体富含miRNA-17-92簇,能够靶向SRCIN1,激活腹膜巨噬细胞中的SRC信号通路,进而诱导巨噬细胞分泌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抑制T细胞的增殖与杀伤活性,形成免疫抑制性前转移生态位,为胃癌细胞在腹膜的定植和转移创造有利条件。

本研究通过创新的思路、缜密的设计和翔实的结果,首次揭示了N6-甲基腺苷修饰通过外泌体调控腹膜免疫微环境的新机制,阐明并建立起表观遗传学—外泌体—免疫微环境重塑的完整调控通路;证实了胃癌腹膜转移前免疫抑制性PMN的存在、作用及其以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失衡的机制特征;为胃癌腹膜转移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了新的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转化价值。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资助。

近年来,刘联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胃癌基础与临床研究,注重创新成果的临床转化,在胃癌免疫治疗、腹膜转移机制等领域取得多项重要进展。课题组累计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20分以上4篇、10分以上3篇、5分以上10余篇,并多次在ESMO、ASCO等国际顶级肿瘤学会议上报告最新研究成果。

文章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cac2.70034

【作者:李松 来源:肿瘤内科 责编:李小诗 审核:李鲲】

单位排行 根据5月新闻发稿量进行统计

  单位 发布量
1 党委宣传统战部 13
2 普通外科 10
3 学生工作处 9
4 护理部 6
5 医务处 5
6 心外科 5
7 急诊科 5
8 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4
9 小儿外科 4
10 神经外科 4
11 心血管内科 4
12 团委 3
13 人事处 3
14 后勤保障处 3
15 整形美容烧伤科 3
16 小儿内科 3
17 神经内科 3
18 老年医学科 3
19 重症医学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