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手记——来自湖北一线】(三十九)心中有爱,眼里有光 - “战疫”手记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战疫”手记

【“战疫”手记——来自湖北一线】(三十九)心中有爱,眼里有光

时间:2020-03-02 16:59:49 发布单位:

齐鲁医院援鄂医疗队的队员们在高负荷的工作状态下,坚持对待工作精益求精,对待病人“实力宠爱”,不断完善流程、改进细节,以更好地适应工作,更好地为新冠肺炎患者服务。在所有人的努力下,一切都充满了希望,就像队员张春莉在手记中写到的那样:“只要我们心中有大爱,眼里有笃定的光,坚定必胜信念大步向前,胜利的曙光终将普照四方” 。

安居乐业、习惯和流程时间:2020.3.1地点:湖北武汉人民医院东院区手记者:山东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钟宁 承蒙错爱,我随医院第四批援助医疗队来武大人民医院东院的消息一传出,亲朋好友纷纷送来祝福支持,第一天是忙着回复刷屏的祝福支持的话语,后来忙着回复大家对疫区关心。索性收拾心情总结一下,给亲朋好友和各位同事做个参考。 同行的很多是年轻的护理同事,在大巴车上,看周围一张张年轻的容颜,清清楚楚的是离别的伤感,亲人的留恋,远行的兴奋,胜利的期待,还有那挥之不去的恐惧……工作以后我有很多次长时间外出工作学习的经历,从成都到日本,到美国、到海南、到北京,扎扎实实是老油条,但中年的我与青春的他们又有什么不同呢?每一次重启人生中又一段旅程的时候都是如此,前夜的无眠,离别的伤感,新奇与兴奋,进入平台,坚持再坚持,直到归程前的又一次无眠。 如果说这一段有什么不一样,本应该是我经历中最艰苦的一次工作之旅的最开始反而成了最“舒适”的一次出行。遥墙机场一改我印象内拥挤忙碌的形象,登机时候竟然有安保人员向我们敬礼,受宠若惊又受之有愧。候机时候坐在椅子上,神经外科英俊的东海主任以志愿者的身份推着我们大件行李一次次从身边走过,说实话,感觉很不一样。飞机上作为老资格医生之一的我坐在商务舱,回头对为了照顾我们屈身在经济舱的领导费处长说,费处你最应该坐这里啊,说实话,感觉更不一样! 在武汉居住的酒店条件很好,大大超乎预期,昨天上午在内镜室收拾行装,同事们给我塞的暖宝宝们快把大行李箱挤爆了,现在把它们放在哪个不惹眼的角落呢,倒是个难题。曾经因为开会到过武汉多次,饮食有点辣,一种小小的“宝宝”藕味道相当独特,都在意料之中,不过餐盒里面这个小手指粗细黄豆芽味道的是个什么?所以请老师同事,朋友和亲人们放心,到武汉了,到疫区了,但我们衣食无忧。 安居而后乐业,在疫区开展工作首要的是防护,对我而言的难题是穿脱防护服以及纠正不良的卫生习惯。第一次发现穿衣服原来是如此复杂的技术活,而脱衣服是如此危险的技术活。学习每一项新技术过程都是相似的,虽然看了多个版本的防护设备穿脱流程,真正自己做起来照样漏洞百出。就像学习EUS的正常解剖扫查,看着专家们在台上行云流水,初学者拿起镜子马上是冰泉冷涩。新手眼高手低其实没关系,第一重要的是做,EUS是看不会的,脱衣服也是如此。第二重要的是老师的指正,呼吸科的园园老师沉静地看着我,钟老师防护服的裤腿掉到地上了,没有吧?钟老师摘鞋套前忘记洗手了,没洗吗?钟老师头发太长了,好吧头发是有点长。 第三重要的是通过不断练习养成习惯。习惯的本质是什么呢?人为什么要有习惯这个功能呢?每个人的短期记忆是有限的,大部分人一次能记住的数字是7位。人脑里一次能处理的事情决定了天赋高低,据说于主任学车时候第一次上车就开到四十迈,我第一次坐在方向盘前一把将换档杆给拔了下来,都被传为美谈。所以我们假设于主任脑子里一次能处理十件事,我脑子能处理3件。但是不要紧,通过不断练习,我照样可以做到在十二指肠球部左手下压超声内镜大螺旋(1)、左旋(2),小肚腩顶住镜身(3),右手弹奏超声面板(4),嘴里跟旁边的年轻同事喋喋不休(5)。因为千百次的重复已经使得上面调整镜身、寻找图像和吹牛皮的整套过程化作一种习惯,所有这5件事对我的大脑其实只是一件事。要想提高效率,就要培养习惯,释放脑子的空间,这样即使天赋有限,也能成事,天赋高的,可以成才。年轻时候练拳,老师说要把功夫练到身上,艺不压身,就是别压着脑子。 对于像穿脱防护服,EUS扫查这样的单一的技术来说,叫做习惯,对于一个系统一个集体来说,叫建立流程。这两天听说得最多词除了病毒,“流程”也是名列前茅。熟练穿脱衣服是个人防护的事情,建立穿脱衣服的流程就是集体的事情了,为了先戴护目镜再穿防护服还是先穿防护服再戴护目镜一个细节,队长、主任、护士长、前方院感专家、后方院感专家讨论多遍才能决定,莫衷一是,我这种外行还要间或插几句嘴,真应了费主任所希望的,人人都要称为院感专家。只有建立良好的流程,我们才能培养最佳的个人防护习惯,最大限度解放每个队员的大脑和我们医疗队的大脑,挪出地方全心全意对付最可怕的敌人,2019-nCoV。 好的习惯固然可以提高效率,别忘记还有坏的习惯。内镜室多个同事都对我去疫区工作都深表忧虑,因为我在科里是出名的邋遢不讲卫生。麻烦的是坏习惯一旦建立,再改回来就更难了。早上起床后,刚刚把花卷放进嘴里就想起从医生办公室过来后还没有洗手。对于我们医疗队这个集来说,不好的习惯和流程会导致整个救援任务的失败。对于武汉、对于湖北、对于中华民族,又是什么样的习惯,什么样的流程,什么样的传统让我们没有避免这次灾难。将来的某一天,当我们回首这段往事,会不会想一想,是什么让我们不得不承受被病毒拂去的每一个生命所带来的悲惨的回忆。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习惯需要培养,流程需要改善,难的是如何做。改善的过程需要自我的否定和摒弃。EUS扫查的探头可以磨练的更流畅、ESD的刀锋可以更精准,但是着一切精湛的技艺背后是否也孕育着根深蒂固的惯性,当我习惯性的从内镜诊治的角度去思考2019-nCoV的治疗的时候,是不是也带着EUS所带来的思维的枷锁和镣铐。多年来不停追求精湛技艺,是否也失去了很多。突破习惯改善流程所需要的是创新,有价值的创新唯有通过科研来发现。开拓人类医学疆界的,永远不是更流畅的EUS探头和更精准的ESD刀锋,相较天马行空的科研创新,技艺的精湛可能总会流于下乘吧。昨天晚上再次读了第五版《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指南》,问问自己、问问老师、问问专家,里面有多少好习惯。有多少坏习惯、有多少好坏未知的习惯、又有多少指南以外的习惯需要我们去验证,去追寻,去发现。等到指南里面被科学验证和发现的好习惯越来越多的时候,就是我们胜利的那一天,是我们永远不必承受被病毒拂去的每一个生命所带来的悲惨回忆的那一天 下午乘大巴从酒店回医院,空无一人的大街落寞而寂寥,武汉天气其实已经暖和了,街道旁的树还没有发新芽的痕迹。武大的樱花最是闻名,何时我可以再回来,只是为了看樱花。

纵眼下长夜漫长,却始终相信曙光就在眼前时间:2020.2.29地点:湖北武汉人民医院东院区手记者:山东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内科专业护师汪振军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波及全国。湖北武汉,作为疫情最重的地区,床位紧张,医务人员超负荷运转,武汉全面告急。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责任与担当促使我主动请战,面对如此严峻的疫情,有责任、有义务站到守护生命的最前沿,投身于一线救治工作。 2月7日,我作为第四批援鄂队员,我跟家人告别,出发奔赴前线。临行时,我的心里除了豪情还是有深深的不舍,我的爷爷已经病危,我很想在身边陪他老人家。可是“召必回,回必战,战必胜”的使命感让我义无反顾地从温馨的家来到了疫情一线——武汉。刚到武汉的第二天恰逢今年的元宵佳节,经过一天紧急培训,又闻爷爷去世的噩耗,我看着窗外恐惧笼罩着昔日的武汉,没有了往年的万家灯火,整个市区一片萧条。说实话我的心情是复杂的,我知道父母日夜的担忧,伤感未能见爷爷最后一面,更加担心凶猛的病毒和未知的风险,但是我更害怕今天的退缩会让我遗憾终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国家有难我无法袖手旁观,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 经过了两天严格的培训,我就要正式步入岗位了。我心里有点不安,因为我是一名胃镜室的护士,病房的工作模式和我平时的工作会有不同,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胜任。但是转念一想,面对这次疫情谁也没有经验,谁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我最起码还有半年急诊转科经验,我应该有也必须有信心。只要有信心,任何困难都不是问题!从戴上口罩,护目镜,穿上防护服进入患者所在的隔离区的时候才知道我们的工作是给患者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状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为病房消毒等一些基本护理工作。长舒一口气,还好这些我都轻车熟路!当然在严密的防护装备下,每一步都又成了一种全新的挑战。从穿上防护服,整个人就开始感觉到憋闷,戴上两层手套的时候手心全是汗水。本来打针就少的我们,在两层手套下更成了一种挑战,还有我们为了节省时间和防护服,在上班前都不敢喝水,这样就可以不上厕所。每次看见患者期盼和无助的眼神,我仿佛感同身受。听到他们对我们的肯定时,我所有的不安和烦恼就会烟消云散,因为我是提灯人,我的脚下一直有光,所以不怕迷失道路、不怕黑暗。 为了让一线的我们更好的休息和工作,“老巢”齐鲁医院进行了搬家式的援助,明明家里也已经捉襟见肘,防护物资紧缺,也要倾其所有,只为了千里之外的前线说的那句“我们需要”。组织上对我们以及我们的家属照顾得无微不至,所以我们可以安心的坚守前线。虽然现在的武汉有些空旷,但我们能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温暖。 我们已经入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半个多月了,在我和战友们的努力下,从开始的手忙脚乱到有条不紊,和患者也慢慢熟络起来了,慢慢可以在他们的脸上看到了笑脸,这让我感觉到我们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一切都充满了希望。正如张艺兴歌词里写到“都会好的,我们在一起,守望着晨曦,没什么过不去……”。 虽然我们无法控制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掌握生命宽度。就算再凛冽的寒风也挡不住温暖的阳光,等到冰雪融化时,我们终会看到武汉樱花的绽放。

心中有爱,眼里有光时间:2020.3.1地点:湖北武汉人民医院东院区手记者:山东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外科专业护师张春莉 自接到战“疫”命令以来,我们已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工作20余天了。进入病区第一天的领导讲话,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我们是整建制接管,从现在起,这里就是我们的新家”。也正是从那一刻起,我们同心通力协作,共筑必胜信念,为了心中大爱,成为最美“逆行者”。 整装待发。我们从最基础的卫生做起,对整个病区“地毯式”反复消毒,做到全面彻底不留死角;科学分区划分,物品药品分类存放,确保我们的“后方仓库”整齐有序、弹药充足。就这样,我们紧张有序地做着“战前”准备,各项工作也逐步进入了正轨。 正式开拔。2月9日,是我们进入污染区的第一天。接班前1个多小时,我们就开始了防护准备,尽管前期已经进行了专门培训,但我们还是十分紧张,小心翼翼地戴口罩、护目镜,穿防护服,一遍又一遍相互检查,生怕哪一步做的不到位,发生我们最不想要的结果。第一次进入污染区工作的心路历程,现在还历历在目。我们需要穿过三扇门、两个房间,才能完全进到里面的“战场”,那种担心与紧张是我们平时上班不会有的,可谓是“步步惊心”;到达后,整个人紧绷的神经才稍稍有点放松,原来想象的“战场”和我们之前工作的环境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多穿了厚重的防护服而已。随后,我们立即展开紧张忙碌的工作。最基本的治疗肯定不在话下,只是穿着防护装备打起针来稍显困难。此外,由于病人不能随意出房间,我们还要对他们进行生活护理,尤其是年纪大的老爷爷老奶奶们,吃喝拉撒、翻身按摩等等,都需要我们全面负责。过了大约两个小时,头痛、恶心等不适感突然袭来,我努力调整呼吸,低低头,通过皱眉头等微动作调整护目镜的松紧,过了大约1小时症状才稍微好转。这1个小时的适应让我真正体会到一线战友们的辛苦,以及克服辛苦的过程。终于坚持到了交接班时间,脱完防护服、摘要口罩的那一刻,好似重生,整个世界就是我的,但还是没有逃脱呕吐的酸爽。后来看新闻才知道,那一天不只我们那组不适,好多小伙伴都出现了不适症状,有的为了不耽误工作,居然把吐出来的又生生咽了下去。当我听到这个消息的那一刻,真是肃然起敬,眼里泛着泪花,心像被揪了一样,五味杂陈,不是滋味,为之难受,更倍感我们的不易…… 精准施策。为了及时减轻并防止出现头痛恶心、镜片起雾、皮肤损伤等不适状况,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我和小伙伴们利用休息时间展开讨论、研究对策。一、为什么出现恶心?主要原因是因为护目镜戴的太紧,引发头痛从而导致恶心。从那以后,工作前我们就把护目镜调整到适合自己的松紧度,之前的酸爽不适果然没有出现,工作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二、怎样防止护目镜片起雾?通过20多天的工作经验来看,在保持口罩密闭性良好的前提下,护目镜起雾多是在气温高,身体出现燥热、出汗多的情况下发生,一般出汗少的是不怎么起雾的,当然,也与个人体质有一定关系。因此,当护目镜起雾看不清楚时,适当休息就会有所好转。预防办法有2种:一种是在护目镜内层均匀涂抹一层洗手液,再擦掉晾干,这个方法效果很好,我屡试不爽;另一种是把洗手液与消毒液掺着用,做法同第一种。三、怎么预防额部、耳部及面部的压力性损伤?在穿戴口罩、护目镜之前,用赛肤润在易产生压力性损伤的部位均匀涂抹,之后再贴上一层水胶体辅料或者泡沫敷料,穿戴的密闭性更好,还会有效减少皮肤损伤。 用心呵护、暖心治疗。在我工作的20多天,每次上班给病人输液的时候,我都会同他们聊聊天、拉拉家常,听听他们的人生经历、就医的心酸之路、对未来的种种期许。每次跟他们聊天,都会觉得人生真是变幻无常,活着,就是希望,才有明天……想到这,不禁潸然泪下。有一位年轻的女患者入院前是我们的同行,在这次战疫中不幸“中枪”,跟她的谈话中能明显的感觉出作为一名医生的职业理性,她比一般人更清楚新冠病毒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可她表现出来的果敢从容让我敬佩不已。通过聊天,无意间了解到她老家是湖南的,喜欢吃辣,是无辣不欢的那种,我便说下次给她带点辣的咸菜。几天后等我再次上班递给她辣咸菜的时候,她惊喜并意外地望着我,感动地说到:“没想到你还记得这个事呢,谢谢啊,我记住你的名字了!”说着,她的眼里泛起了泪花,也让我看到了她坚强背后那柔软的一面。我想说的是,那一刻,我也记住了你的名字,我们是战友,我们还要并肩前行!还有一位中年的男患者,入院前曾是一名教师,他向我讲述了他的医治经,他从发病开始,就在家自我救治自我隔离,多次求医无门后,病情逐渐加重,在他绝望的时候终于住进了中南医院。刚住院的那几天他现在什么都回忆不起来,只记得每天都在睡觉,经历了6天左右他终于好转能起来能吃饭了,心中才重燃希望,对未来也多了几份期许。后来转为轻症转入方舱医院,10余天后不幸出现过敏反应,加重了病情,又转入了我们病区。还记得他刚来的时候,一脸的红肿,过敏症状十分明显,情绪低落,我安置完之后,劝他说“不要担心,您的这个情况就是过敏,多喝水,再用上抗过敏的药物,这个状况很快会好的”。后来再见他的时候,他的症状明显好转,人也变得健谈了许多,还开玩笑说:等10年20年后同别人再说起这段经历时,也可以拿出去“吹牛”了。谈笑间,看到他心里满满都是温暖的爱,眼里都是希望的光。可谓是,经历了生命的起起落落,才能体会到“活着真好”这四个字的真谛。此时此刻,在武汉经历这场“战争”的人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 “好的,安排!”我们团队自从接管以来,无时无刻想病人之所想,解病人之所急,真的是在用实力宠他们。我们来之前,这些患者已经在医院住了10天、20天或者更长时间,不同程度存在着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需求。今天可能这个大爷想吃面条了,好的,安排!明天可能那个大姨想吃水果了,好的,安排!又有一个奶奶或者爷爷牙口不好,吃不了硬的东西,好的,安排……为此,领导们专门带了破壁机、匀浆膳、安素等等,想尽办法改善伙食,保证营养的全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经过这20多天的相处,我们彼此熟悉了,更默契了,只要患者有合理需求,我们都会想办法满足,切实从物质上满足需求,从精神上予以抚慰,彼此间的信任也越来越深了。有时候给患者一个小小的回应,他们都会特别不好意思的连忙说“谢谢”,因为人人心中有爱,眼里满满的是感恩的光。

【“战疫”手记——来自湖北一线】(三十九)心中有爱,眼里有光

我们之所以能够用实力来宠病人,那是因为我们的大后方也在用实力宠着我们。“搬家式”救援让我们感受到了大后方的力量,也成为我们坚实的后盾。防护用品、生活用品、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都无微不至,内心满满的感激,这大概是这辈子享受过的最高待遇。收到“马云爸爸”的卡片,上边写到“医之大者,亦士亦侠”,让我想起了金庸爷爷小说的一句话“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此刻,我们都甘愿做侠士,也为自己能够成为一名齐鲁侠士而感到骄傲自豪。“和谐、友善、勤奋、进取”是我们团队的一贯作风,秉持着“博施济众,广智求真”的齐鲁精神,就会有一种无形的团队力量推动你不断向前,让你每天都有新进步、新收获。 疫情就是命令。举国上下,人人防疫抗疫,体现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大无畏的精神。“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就算在我们面前是万丈悬崖,我们也会抱着必胜的信念勇往直前,因为,救死扶伤是我们的神圣职责,心中大爱是我们的信念力量,伟大祖国是我们的家和远方。冬天终将过去,春天纷至沓来;在人人皆卫士、全民皆英雄的时代,只要我们心中有大爱,眼里有笃定的光,坚定必胜信念大步向前,胜利的曙光终将普照四方。 【责编:王文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