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铜墙铁壁,御敌国门之外——感染性疾病科救治“三日疟原虫”患者 - 综合新闻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构建铜墙铁壁,御敌国门之外——感染性疾病科救治“三日疟原虫”患者

时间:2024-05-07 14:51:58 浏览量:

【本站讯】近日,感染性疾病科成功救治一名感染罕见“三日疟原虫”患者,目前患者已出院逐步康复。

患者为一名49岁从非洲安哥拉务工回国人员,到家10天后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到39.7℃,夜间加重,伴畏寒、寒颤,同时出现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患者自行服用退热药物等对症治疗后,患者仍反复发热,因此前往当地医院就诊。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影像学检查提示脾大,其余未见明显异常。考虑到患者有非洲务工史,当地医院进一步排查疟疾,但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抗原检测(胶体金法)阴性,两次血涂片疟原虫检查均为阴性。患者在当地医院接受抗病毒、抗菌治疗3天后病情未见好转,病情加重,当地医生联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感染性疾病科,4月26日晚20点转诊至我院发热门诊。当晚由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王刚牵头,许楠楠、陈功海医师紧密配合,对患者进行了初步的病情评估和分析。

安哥拉位于非洲西南部,疟疾、黄热病、登革热、伤寒/副伤寒等众多传染病流行。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和症状,团队认为不排除输入性传染病例的可能性,立即对患者进行单间隔离留观,并采取防蚊灭蚊措施以及对症治疗。经过研判,该病例符合“齐鲁医防融合创新应急机制”启动标准,联合济南市疾控中心开展培养、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等病原微生物综合检测,确认患者感染了罕见的“三日疟原虫”(以下简称“三日疟”,三日疟裂殖体见图1)。在明确了发热的病因后,立即给予患者标准的抗疟治疗,患者的发热症状得到控制,复查血白细胞、血小板均较前好转,目前已回家康复。电话随访患者病情稳定,未再出现发热,体力也逐渐恢复。

三日疟由于虫量较少,症状不典型,常规血涂片和胶体金容易漏检。山东省第一例输入三日疟患者经过2个月才确诊。我国已消除本土疟疾,但是每年面临上千例输入疟疾的挑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控制,三日疟传染期可以保持数年之久。因此构建输入病例坚实防线,对于巩固已有疟疾防控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与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签署了“齐鲁医防融合创新机制”合作协议。该机制以新发、突发感染/传染病疫情的防控和早期识别为核心目标,通过“个案识别与群体溯源相结合、应急流调处置与诊疗相结合、研发教学培养与转化相结合”等形式,探索建立新型公共卫生防治体系。在该机制引领下,成立“齐鲁医防融合实验室”,建立不明原因发热检测网络,对本地新发、再发及输入性传染病原进行监测,实时分析,汇总研判,加强感染性疾病早期识别及协同处置,形成“察打一体化”的高效处置模式。同时建立了实时现场呼吸道症候群哨点监测系统,在齐鲁医院发热门诊设立哨点实验室,实现了从采样到结果报告不超过3小时的快速反应,既满足了临床检测需求,同时满足了公共卫生需求,提升了患者就医质量。目前“齐鲁医防融合创新机制”已实现了信息、技术、人员的互通互联。

该例输入性“三日疟”患者的成功诊疗过程充分展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医学中心创建单位的公共卫生履职能力。在“早期识别、高效处置、技术创新”的原则下,不断强化病原学快速诊断能力,提升新发突发传染病识别能力,筑牢公共卫生防护网。

【作者:徐克、许楠楠 图片:杨慧 来源:感染性疾病科 责编:尹璐 审核:刘艳】

单位排行

  单位 发布量
1 党委宣传统战部 12
2 学生工作处 9
3 普通外科 9
4 科研处 8
5 重症医学科 8
6 人事处 7
7 后勤保障处 7
8 护理部 6
9 保卫处 6
10 团委 5
11 医务处 5
12 心外科 5
13 急诊科 5
14 医院感染管理处 4
15 门诊部 4
16 神经外科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