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作谈管理|病理科:整合优势强基固本,开拓创新蓄势发力 - 综合新闻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精耕细作谈管理|病理科:整合优势强基固本,开拓创新蓄势发力

时间:2024-03-13 16:59:16 浏览量:

编者按: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医院精细化运营管理是指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医院的各项业务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医院的效率和服务质量。党委组织部推出“精耕细作谈管理”专栏,分享部分临床科室、职能处室从医教研管等方面介绍发展理念、服务临床理念和管理举措等。精耕细作、方得收获,新时代的齐鲁医院人,将真正把精耕细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精研细判形势任务,精思细谋发展路径,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病理科始建于1925年齐鲁大学医学部,由我国病理学的先驱、著名的病理学家侯宝璋教授创建。在近百年的风雨历程中,一直秉承大医精诚、严格育人的发展理念,现已发展为“医、教、研”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学科。2023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院党委和医院领导下,我们将学科建设与医院发展战略同频,依托科室现状及特色锚定学科定位,全体人员统一思想、凝心聚力、锐意进取,使得科室管理、医疗质量、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发展,科室工作迈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一、与时俱进,精耕细作抓管理

1、精雕细琢,优化科室制度

先进合理的制度是科室高效运转的重要保障,一个科室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管理制度的不断改进。科室一直高度重视管理制度建设:首先,以《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为基础制定了病理科管理制度,明确了日常工作的规范和标准,确保了工作质量。对于日常诊疗工作以外的科室公共事宜,设立科室秘书分工制度,设岗模式采用固定岗位人员和轮流值岗相结合,岗位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分工到人、责任到人。这些基础制度保障了医院下达的各项任务的及时对接,在明确岗位职责的同时理顺了工作流程,减少了决策周期和工作重复,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第二,为确保科室制度的先进性和适配性,注重与国内外病理学科的对标交流,学习借鉴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并融入科室的管理制度。面对日益增长的工作量及患者精准治疗需求的上升,为更好地服务临床,科室加强了与临床科室的交流协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不断调整优化科室工作流程,通过引进先进设备、新技术、即时培训等提升工作效率。第三,为营造严谨求实又温暖和谐的工作环境,在制度建设中融入科室文化建设,注重精神传承,通过梳理科室历史、名人文化墙、宣传片制作等方式增强大家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在重要事务的决策上,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注重听取个人意见,尊重群众的意见和利益,增强个人的主人翁意识,做到科室管理“人人有责、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 调整学科人才架构,强化亚专科建设

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决定科室发展高度的要素。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病理科是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十一五”山东省重点学科、“十二五”山东省特色重点学科。学科拥有一支梯队合理、素质过硬的专业技术队伍,科室现有诊断及技术人员69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10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3人,博士生导师5人。面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齐鲁病理如何固本创新?科室着眼全局、整合优势、突出特色,大力推动亚专科病理的建设,组建了乳腺、淋巴造血、妇科、消化等11个亚专科方向,并通过“内培外育”锻炼了一批学术骨干,实现了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本学科亚专科力量强劲,拥有杰出华人病理学家1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先后两个聘期)、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中国杰出青年病理医师2人、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一层次)1人、山东大学二级教授2人、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委员1人、青委会副主任委员1人、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病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1人、中国医师学会病理医师分会常务委员1人、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分会常务委员1人;山东省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2人、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2人。科室人员参与制订了多项全国病理诊断共识与指南,科室每年的外院会诊病例持续增长,学科的病理诊断水平得到了全国病理同行的高度认可。学科在各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名中均获提名。亚专科建设的蓬勃发展不仅确保了科室内部业务水平的均衡提升,在促进学科发展和提升影响力上发挥了重要的引擎作用。

3、精益求精,严抓质量控制工作

病理科日常工作涉及标本收发、固定、取材、包埋制片、HE和免疫组化染色以及分子检测等,工作流程涉及的人员多、环节密。每一个步骤稍有不慎,都会影响最后的工作质量。而规范的病理质量控制工作对于保障患者健康安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室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病理质控工作,目前已逐步形成完善的病理质控体系。科室根据国家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及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内容,采用“PDCA”管理理论,结合医院及科室工作实际情况,通过周期质控、环节质控、室内质控,室间质控,同时借助系统信息化等多种质控手段进行病理质量控制。依据病理专业十三项医疗质量指标进行质控管理,坚持完成科室每周常规切片质量控制及每季度汇总;完成病理报告周期统计及延期报告原因分析;汇总冰冻与石蜡符合率,并组织科室诊断组进行不符合病例讨论;优化病理信息管理系统质控相关模块,将质控工作信息化、流程化;完善与临床科室沟通流程,优化临床病理沟通路径。2023年科室常规病理平均报告时间为2天22小时,低于国家规定5个工作日的要求,小活检病理平均报告时间短至23小时,低于国家3个工作日的规定,缩短了患者就医时间,提高了临床诊治效率;冰冻石蜡切片符合率继续保持超过99%的一致率。

二、开拓创新,“精耕细作”提升医疗质量

1. 加大医疗创新力度,提高病理服务质量

医疗创新是保持学科活力、促进学科发展的关键途径。科室一直重视技术创新,鼓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近年来,在大量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陆续开展了胰腺细针穿刺、胸腹水蜡块、快速石蜡、幽门螺杆菌检测技术和快速免疫组化等技术,进一步满足了临床诊疗需求,提高了学科医疗技术水平。随着医学的发展,病理进入了分子病理的新时代。科室紧跟病理发展前沿,自2009年开设分子病理实验室,目前是山东省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分子病理学组组长单位,拥有PCR、FISH、一代测序、二代测序等多个检测平台。每年参与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国家病理质控中心以及欧洲ESMO等国内外权威机构组织的质控活动,均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并获得了合格证书。目前已开展的检测项目70余种,检测范围覆盖了不同亚专科,可全面满足临床不同专业的检测需求。依托科室亚专科病理,建立了临床-病理诊断亚专科-分子病理精准MDT合作系统。分子小组成员按照亚专科进行分工,不定期地参与临床各科室的MDT会,这不仅为患者的精准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确保诊断水平的同时,学科一直重视病理服务质量的提升。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患者前来就诊,这使得病理科的业务激增。为了缩短患者就医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科室主动优化流程,通过周六加班取材、调整出片时间、引进快速石蜡技术等方法,大幅缩短了常规病理和活检病理的平均报告时间。

2. 加快业务能力提升,建立区域诊疗中心

为提升业务水平、扩大品牌辐射力和影响力,科室每年主办1—2次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和1次山东省读片会,会议邀请多位国内知名教授授课,并进行疑难病例讨论。为促进病理同仁的相互交流、提升区域病理诊疗水平,学科2018年牵头成立了“山东大学病理中心”,通过远程会诊、资源共享,搭建多样化病理交流平台。科室主办每月一次的济南市读片会已持续50余年,是全国创办时间最久的读片会。今年会议形式全面升级改版,采用线上线下读片、专家点评,吸引了省内20余家医院参加,吸引线上200余人同时参会,真正体现了品牌效应助力病理专业交流。

科室发挥学科优势,联合40家医院病理科共计8大亚专科组成了专科联盟,为促进资源下沉,通过学术讲座、理论授课、疑难病例会诊、远程培训等方式对济宁市第一医院、淄博市第一医院、临沂市人民医院、菏泽巨野县人民医院、德州医院等多家基层开展帮扶和培训工作。科内多位教授发挥专科优势,深入到基层病理科进行疑难病例会诊和学术讲座,提升了基层病理医师的诊断水平和理论水平。

此外,作为山东省病理学会分子病理学组组长单位,积极推动全省的分子病理亚专科建设,引领全省分子病理工作开展。近5年来,指导数十家省内三甲医院病理科的分子病理平台建设并完善了临床-分子病理精准MDT合作系统,每年组织或参与20余次全省临床-病理3M交流会议,对全省的精准病理诊断及个体化治疗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固本强基,精耕细作重教学

科室一直以来重视教学工作的改革,努力创新教育培养模式,夯实三全育人成果。学科多名骨干人才作为主编、副主编或参编教育部及人民卫生出版社规划教材10余部。2009年被批准为山东省精品课程及国家级病理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教学团队获得了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称号。学科独立承担山东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的病理学教学及继续教育,通过建设人体科学馆、全数字化切片库、中英文慕课课程等完善了教学配套软硬件,通过翻转课堂、学科交叉课程、科研沙龙等多样化的培养模式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多次获得“齐鲁医学优秀教师”、山东省微课比赛一等奖、山东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等教学奖励。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1978年病理学系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0年获得病理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继而2001年被批准为博士后流动站。已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逾250名、博士研究生逾40名、博士后10余名。学科通过设立山东大学病理中心研究生奖学金,促进了研究生比优争先的精神;贯彻“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先后聘请了诺贝尔奖评委瑞典Anders Zetterberg教授和欧洲骨肿瘤主席荷兰Pancras C. W. Hogendoorn教授、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高祖华教授等为山东大学特聘教授;通过“第二校园”的培养模式选派研究生和青年骨干医生赴国外名校研学进修,为青年人才的成长架设桥梁。学科获得省级及校级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各1项,毕业生中获得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二等奖1人、山东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篇、山东大学校长奖学金4人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16人次。

我科自1994年起在国内率先试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目前是首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骨干师资培训基地、山东省唯一的临床病理住院医师培养二阶段培训基地。规培工作围绕“三基三严”,建立了严格的师资准入和考核机制、规范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和考核细则,通过规培学员导师制、每周一次的教授讲座和Lunch Seminar、一对一带教阅片等多种培养方式,显著提升了学员的核心胜任力。多年来为省内外基层医院培养了大批病理诊断和技术骨干,其中多人已成为科室学科带头人。

四、开拓进取,“精耕细作”促科研

诊断工作的积累为科研工作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科室将诊断力量优化组合形成了实力较为强劲的10余个亚专科团队,并以此为基础和依托形成了独特的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科研团队,通过与药学院、材料学院及晶体研究所合作,进行学科交叉、医工交叉,促进临床转化及临床应用研究。近10年来,本科室以第一/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Hepatology、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Mol cancer、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Cancer Research、Oncogene、Journal of Pathology、J Exp Clin Cancer Res、Cancer letters等杂志发表高质量SCI论文(IF大于5分)70余篇,单篇影响因子最高41.4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6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70余项、山东省重大基础研究项目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优秀人才项目1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山东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项,山东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中华医学奖三等奖1项。今后我们将依托前期研究基础,聚焦整合优势方向,集中蓄势发力,以期获得突破性进展及转化价值的成果。

总结过去,我们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未来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今后病理科全体人员将继续秉承医院的五大发展战略,积极投身到医院高质量发展大潮中,为打造齐鲁医学高地、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砥砺奋进。

【来源:病理科、党委组织部 责编:崔子昂 审核:刘艳】

单位排行

  单位 发布量
1 党委宣传统战部 12
2 学生工作处 9
3 普通外科 9
4 科研处 8
5 重症医学科 8
6 人事处 7
7 后勤保障处 7
8 护理部 6
9 保卫处 6
10 团委 5
11 医务处 5
12 心外科 5
13 急诊科 5
14 医院感染管理处 4
15 门诊部 4
16 神经外科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