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国为2020级智医专业本科生讲授《急危重症抢救》课程 - 新闻动态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陈玉国为2020级智医专业本科生讲授《急危重症抢救》课程

时间:2022-02-28 16:51:45 发布单位:

2月22日下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第一临床学院)院长陈玉国教授为山东大学智能医学工程专业2020级本科生讲授了专业必修课《急危重症抢救》的第一讲绪论。

下午1时30分,兴隆山校区2101教室已座无虚席,除本专业修读本科生外,校区多位师生于后座旁听。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分管本科教学副院长朱文兴教授,医工融合系主任王聪教授、副主任姬冰教授,齐鲁医院教育处处长、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吕明教授随堂听课。

课上,陈玉国教授从国内外医工交叉发展概况导入,向学生讲述了医工融合的理念及现实需求。从诺贝尔奖授予“磁共振成像”“冷冻电镜”的发明者到国家提出 “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医工交叉领域在医学发展中的地位愈发重要。之后,陈玉国教授介绍了医院在医工交叉领域的多项研究成果,以“5G+智能急诊急救新模式”为例进行重点讲解。齐鲁医院急诊团队在国家工信部和卫生健康委“5G+应急救治”专项的支持下,应用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了“呼叫即急救、上车即入院、急诊即会诊”的创新应用实践,建设了“智慧急诊”体系。最后,陈玉国教授表示,医工结合学科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医学或工科,要求从事该领域的专家需要广博的知识、通才的素质、人文关爱的情怀,利用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更好地把握不同学科间的纵横联系,才能够触类旁通,在研究中获得灵感。

课后的提问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陈玉国教授一一解答,并围绕现今医工交叉的发展方向及热点问题,指出发展必须紧贴社会及人民需求,医学在与多学科不断融合中才能碰撞出新的火花,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踏实奋进、多思增才,并热烈欢迎工科学生来齐鲁医院参观学习,为医工交叉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作为医工高度交叉融合的新兴学科,智能医学工程以人工智能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为基础,研究人类生命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致力于以人工智能方法解决临床医学中疾病的早期诊断、危险分层、治疗方案优化等关键问题,探索人机协同的智能化诊疗方法和临床应用,山东大学2020年首批招收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医院秉持“医学牵引、工科支撑、转化创新、临床示范”理念,自2021年起正式承担其医学模块理论与临床实践教学任务,并由院长陈玉国教授作为总主编,顺利推进10部智能医学工程医学系列教材编写,根据高起点、深融合、强特色、国际化人才培育模式,培养兼具扎实人工智能与医学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作为医学模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急危重症抢救》依托齐鲁医院的坚实支撑,共邀请11位资深任课教师讲授智能医学—急危重症抢救研究的各方面知识点,包括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急性胸痛、血栓性疾病、急性脏器功能损伤与衰竭、休克、创伤、急性中毒、早期快速监测评估技术、脏器支持与保护技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将医工交叉有机融入理论授课与临床实践教学全过程。

实施医工交叉是我国医疗技术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传统工科焕发新活力的重要途经。齐鲁医院将依托学科建设集群综合优势,以“高阶性+交叉性+挑战度”为设计原则,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理论授课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构建新型跨学科专业教学组织模式,进行多样化办学模式探索,助力“医学+X ”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

【来源:急诊医学教研室、教育处 作者:孙喜凤、沙清泉 责编:李小诗 审核:刘艳】